close

  
  要公平不要補貼,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外接式硬碟開始呼籲。
  7月14日竹北買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應邀發言時說,“總理,我們不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企業自己就可以做好!”對於她的建議,李克強稱“很有啟發”。
  財政補貼多年來一直作為宏觀調控手段,積極作用顯而易見,但消極影響也逐步顯現。有企業從中受益,虧損可“補”為盈利竹北買房子,有部門從中作假,“違規”補貼現象嚴重。現如今,隨著家電下鄉、節能惠民等補貼政策如約退出,沒有延續,企業家所希望的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逐漸清晰。
  “補貼王”SD記憶卡多為國企
  據同花順統計顯示,截至今年4月3日隨身碟,共有1934家上市公司發佈了2013年報,其中獲得政府補貼的公司有1350家,占比高達70%,補貼總額為716億元。2012年共有1646家獲得政府補貼,總額達到564億元。2011年,補貼總額為470億元,2010年,為400億元。
  可見,政府補貼上市公司的數額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在遞增,2013年創新高。
  數據中有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每年獲得政府補貼的“大戶”以國企為主,其中“中石油”連續三年成為A股“補貼王”。
  2013年,中石油獲政府補貼103億元,2012年為94億元,2011年為67億元。中石油稱,補助主要是政府對進口天然氣(包括液化天然氣)按一定比例返還的進口環節增值稅。三桶油之一的“中石化”也曾在2005年至2008年連續4年蟬聯A股“補貼王”,分別獲得補貼94.15億元、51.61億元、48.63億元和503.42億元。
  根據統計,自2004年來,兩家公司共獲得國家財政補貼1258.8億元。其中,中石油獲得補貼484.38億元,中石化獲得774.45億元。
  還有統計顯示,從2013年財報看,政府補貼額最大的10家企業,有7家為國有控股企業。2012年,A股十大補貼王中,國企占8家。
  政府補貼分多種形式
  財政補貼一直作為一種宏觀調控手段被使用,隨著調控程度加深,財政補貼的規模逐漸增大,涉及的領域也逐漸擴展。
  我國早的財政補貼始於上世紀50年代,當時是僅有絮棉補貼一項。1978年後,補貼速度增長很快,1978年到1989年十多年間,國家財政負擔的價格補貼和企業政策性虧損補貼由136億元增加到972億元,增長了6倍多,平均每年遞增19.6%,快於同期財政收入只增長1.5倍、年平均增長8.6%的速度。
  從補貼的主體劃分,我國財政補貼分為中央財政補貼和地方財政補貼。中央財政補貼是對中央所屬國企予以補貼,同時對一部分主要農副產品和工業品的銷售價格低於購價或成本價的部分予以補貼。地方財政補貼主要對地方所屬的國企予以補貼,也對一部分農副產品銷售價格低於購價的部分予以補貼。
  從上市公司財報來看,政府補貼的主要形式包括:財政撥款、財政貼息、稅收返還和無償劃撥的非貨幣資產。
  總體來看,我國政府補貼目前有幾個方向,高新技術、節能減排、中小企業拓展融資渠道等,比如“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即是政府希望通過財政補貼方式推廣能效等級1級或2級以上的十大類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汽車、節能家電、節能燈均在列。
  此外,有地方政府喜歡利用大筆資金補貼,吸引高科技企業落戶,還有地方政府以補貼鼓勵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稱“目前各個地方政府高補貼吸引企業上新三板可以休矣。”
  審計發現補貼問題嚴重
  補貼的好處顯而易見。諸如調節社會供求平衡,配合自然壟斷領域的管制價格,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等。
  但補貼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諸如政府長期對一些經濟活動提供補貼,會造成價格與價值的背離,削弱價格的經濟調控功能,長期對企業進行補貼,則不利於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
  除此之外,在補貼的實際落實中,還存在著“不可控”的灰色地帶。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曾在報告中直陳要害,稱由於財政專項資金種類多、項目雜,參與分配部門多,由基層逐級審核上報,信息溝通不暢,加之審核監管不到位,弄虛作假問題比較嚴重。
  據審計署統計,2013年,地方政府隱瞞收入823億,違規補貼1261億。
  審計署此前發佈的2013年第25號公告顯示,2011年、2012年為空調、平板電視、電腦、洗衣機、熱水器等家電產品推廣的專項資金分別為26億、37億元。審計中發現,多家企業存在虛假申報材料、套取、騙補等行為,8家知名家電企業涉嫌騙補金額近9000萬元。新京報記者 李媛
  ■ 案例
  壹
  補貼退潮 志高空調裸泳
  節能補貼政策退出後,志高空調由盈轉虧
  家電業內人士常說的一句話是,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2008年到2014年,家電企業在政府補貼溫室中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起伏,隨著各個補貼政策相繼到期,部分企業稍感不適,不適感較強的志高空調則出現過由盈轉虧。
  志高控股年報顯示,2011年度公司總收入95.2億元,較上年微升2.6%,但企業盈利則從2010年的凈利潤4.549億元急轉直下為2011年的凈虧損1.44億元。家電專家劉步塵曾在其微博中說,“志高控股是2011年中國空調企業中唯一一個虧損企業”。
  我國針對空調企業先後推出過兩輪節能補貼政策,分別是2009年6月到2011年5月和2012年6月到2013年5月,中間有一年的“斷檔”期。志高空調業績的急速下滑,正好就發生補貼“斷檔期”。
  志高控股自己也在財報中直言,業績下滑與所獲政府補貼大幅減少有一定關係。數據顯示,在志高控股2010年同比增長41%的4.549億元凈利潤背後,政府提供了高達8.092億元的補貼,到了2011年,政府補貼驟降為1.784億元,公司的主營業務凈虧損1.44億元。
  此後雖然政策又延續了一年,但志高的業績並未回歸當年的輝煌,志高控股的股價在2010年底從6港元驟跌至1港元以下。(李媛)
  貳
  連年大補 TCL否認虧損
  稱“去除補助後實為虧損”不准確
  最近,彩電企業TCL在補貼問題上,引發巨大爭議。有說法稱,TCL在2013年獲得了總計約22億元的補助,當年TCL集團歸屬上市股東的凈利潤僅有21.09億元。這意味著如果沒有補貼,TCL實際的盈利狀況應當是虧損。
  對此,TCL方面稱,上述說法既不客觀也不准確。2013年,TCL集團所獲得的22億元補貼中,與企業經營性活動相關的補貼金額有8.6億元,包括軟件產品增值稅退稅、惠民工程節能補貼、廢棄家電拆解補貼等項目,均為國家行業政策性的資金返還。“按規定這部分金額已在產品售價中返還消費者或補償企業的經營成本損失(如家電拆解補貼),只是反映在不同的會計科目,對企業利潤並無實質影響”。
  也就是說,TCL為履行國家相關政策,已提前墊付8.6億給了消費者,如今又以國家補貼的形式拿了回來,不能算作TCL的凈利潤。
  儘管業內人士也稱,不能因TCL去年獲得22億元補助超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就認為TCL實際虧損,二者會計科目不同,不能比較。但不能否認TCL是“補貼大戶”。據南方周末統計,2012年和2013年,TCL連續兩年入圍十大“補貼王”,2013年TCL位居第五。(李媛)
  叄
  補藥繁多 海潤低迷依舊
  光伏行業寒冬,補貼難擋虧損
  海潤光伏於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前身江蘇申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江陰市申達實業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主營業務包括研究、開發、生產、加工單晶硅片、單晶硅棒,多晶硅錠、多晶硅片,從事單、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組件的批發及進出口業務等。
  江蘇省作為光伏產業的大省,在光伏產業上的補貼支出力度也不示弱。作為代表企業的海潤光伏,僅僅按照其財報披露的數據來看,2011年、2012年、2013年,公司獲得的政府補貼金額分別高達1.75億元、4.54億元、3.84億元。不難看出,在2011年、2012年,光伏行業最低迷的時候,政府的扶持力度也是最大的。
  新京報記者統計在海潤光伏2012年度財報中列明的補貼多有50種,其中新興產業財政貼息資金1.5億元,另有江陰市財政補貼、進出口信用保險扶持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和管理支出、能源節約利用款、首次超百億企業獎勵款、市技改投入貼息資金、企業成功上市後財政獎勵、人才引進資金補貼、三年翻番若干獎勵資金等。
  然而,儘管有政府補貼扶持,市場疲軟終究義無反顧地體現在了業績上。同樣是上述三年,海潤光伏連年虧損。
  (趙嘉妮)
  肆
  輸血難救 *ST超日破產
  連虧兩年無力扭轉業績頹勢
  超日太陽能於2010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由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依法整體變更設立。主營業務包括太陽能材料、太陽能設備、太陽能燈具、電子電器生產、銷售、安裝,從事貨物進出口及技術進出口業務,承包與其實力、規模、業績相適應的國外工程項目。
  相比於海潤光伏,超日太陽能獲得的補貼數字可能不算大,但從來自上海市、洛陽市等地方政府的補貼中,也不難看出政府扶持的態度。然而,2011年、2012年連虧兩年的超日太陽能無力扭轉業績頹勢,於2013年戴上ST的帽子。
  今年3月,新京報曾報道稱,2010年成功登陸中小板之時,超日太陽曾是光伏業的幸運兒。上市後的2011年,超日大幅擴張:一邊向上游硅片生產領域延伸,一邊在海外投資了44家光伏電站。不幸的是,超日的大幅擴張巧遇光伏寒冬,迅猛擴張的這一年恰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家曾經年入幾十億的公司沒能籌到8000多萬元的利息,從而引發震驚業界的“債務違約”。
  最終,繼曾經的光伏老大無錫尚德之後,超日太陽能也進入了破產重整之路,政府的扶持也沒能讓這個光伏業幸運兒的好運繼續下去。
  (趙嘉妮)
  伍
  刨去補貼 中軟連虧6年
  2012年政府補貼是公司凈利潤的7倍
  中國軟件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CEC)控股的大型高科技上市軟件企業,國家規劃佈局內重點軟件企業。
  新京報記者翻閱中國軟件的歷年財報也發現,該公司承擔了眾多政府工程,並得到相當“優厚”的政府補貼。例如,2008年該公司至少收到18筆政府項目費補貼,項目內容涉及中間件項目、TD-SCDMA移動終端安全視頻項目、寬帶及網絡通信產業專項、桌面中文系統、服務型公共電子採購交易平臺及應用項目、區域電子政務應用支撐平臺項目等。
  2007年後,中國軟件收到的政府補貼金額一直高於該公司的盈利狀況,2012年政府補貼甚至是該公司凈利潤的7倍,2013年政府補貼也達到該公司凈利潤的兩倍。也就是說,刨去政府補貼,中國軟件至少已經連續6年虧損。
  2002年-2006年,中國軟件顯示收到的政府補貼金額較低,是因為這期間執行的企業會計準則,並未將公司承擔的國家科技項目收益作為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受核高基項目政府補貼增加,2012年中國軟件的政府補貼達到峰值3.64億元,但該年度,中軟的凈利潤卻同比下滑65%。(林其玲)
  聲音
  我們不需要政府補貼,我們就希望公平,希望國家有更嚴格的行業標準限制,讓市場主體發揮作用。
  ——東方希望集團董事劉永行於2014年7月總理座談會
  我們不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企業自己就可以做好!——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於2014年7月總理座談會
  希望今後國家儘量減少出台一些補貼政策,這樣一些刺激補貼政策,最終讓市場競爭不夠充分。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於2013年4月總理座談會上
  中國經濟轉型剛開始時,國企遇到很多問題,得到大量政府補貼。現在不少國企在國內、國際市場已具有競爭力。所以沒有理由再給它們補貼。
  ——經濟學家林毅夫於博鰲論壇2013年年會
  中國制定很多產業政策,給很多補貼,使很多企業學壞了,他就整天想辦法申請政府補貼,並不真正的創新。
  ——經濟學家張維迎於博鰲論壇2014年年會
  (下轉B08版)  (原標題:政府補貼上市公司資金連年暴增(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53okvzs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